2025
03/31
12:27
来源:
市住建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5年度乌鲁木齐市住房发展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住房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快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完善“市场+保障”供应体系,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稳中向好,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二、重点工作
(一)平稳有序实施土地供应。深化“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研究,科学规划土地供应规模与空间布局,精准配置金融资源,实现住房供需在总量、结构、时空维度上的动态平衡。根据年度用地需求实施保障供应,采用分批次供应方式,提升现有设施服务水平和利用率,优先保障国家及自治区重大项目用地,重点满足公共管理、交通基建和保障性住房用地需求,对其他建设项目用地计划按照实际需要适时供地。2025年计划供应住宅用地330公顷,占比13.75%,其中住宅用地供应计划中产权住宅用地265公顷,租赁住宅用地35公顷,其他住宅用地30公顷。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完善融资协调机制,常态化向金融机构提供项目建设运行、预售资金监管等信息,保障金融机构债权安全。加强融资问题修复,推动符合条件的项目以备案制方式纳入“白名单”给予融资支持,协调金融机构应纳尽纳、应贷尽贷。充分发挥公积金作用,不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缴存覆盖率,建立灵活就业人员自主缴存制度,鼓励引导灵活就业人员自愿缴存和使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上浮最高贷款额度至120万元,降低保障性住房首付比例至15%,稳步推进按月提取住房公积金偿还商业住房贷款工作,优化租房提取额度和频次,更好支持缴存人解决住房问题。
(三)多措并举促进商品房销售。深化“数字+实体”双轨展销,依托安居广厦平台打造“房源超市”,集成VR实景看房、AI智能导购等功能,同步在商业街区、住房消费体验中心等设立实体展区,线上线下联动提升购房便利度。聚焦南北疆区域,制定《2025年疆内各地州商品房营销推介活动计划》,以首府医疗、教育、政策优势为核心,开展定向推介活动,吸引疆内居民在我市落户购房。在认真总结2024年“住博会”成功经验基础上,优化2025年住房博览会场地功能布局及活动形式,融合体验式营销,强化流量集聚效应,激发住房需求释放。面向机关事业单位、驻乌大型企业及重点行业单位,制定商品房团购营销计划,匹配专属房源并提供特惠价、赠车位等优惠措施,挖掘潜在购房需求。结合城中村改造,统筹库存项目建立定向“房源超市”,优化“房票”制度,引导被征收居民购买商品房解决安置问题。2025年完成商品房销售550万平方米。
(四)持续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完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制定《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细则》,研究公共租赁住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的衔接渠道,探索配租型保障性住房与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转化途径,提高住房保障资源运营和管理效率。以轮候需求科学引领保障性住房筹集建设,实行线上24小时常态化开放受理保障性住房申请,办理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建立人员资格动态轮候库。根据轮候需求,紧扣“以需定建”原则,通过“转化一批、购买一批、新建一批”的方式,加大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筹集力度,建筑面积控制在60—120平方米,户型以2室、3室为主,配售价格为同地段商品住房的50%—70%。以“存量盘活+精准供给”为核心,鼓励引导产业园区、企事业单位等主体利用自有或闲置用地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对新市民、青年人申请保障性租赁住房不设收入线限制,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2025年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1244套(配租型保障性住房744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500套),重点保障住房有困难且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体以及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引进人才等群体;计划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2000户,用以解决公租房保障群体中部分轮候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五)建设人民满意的“好房子”。优化“好房子”规划用地指标,增加低层、低密度、低容积、低公摊的高品质商品房供应。鼓励建设高品质城市森林花园建筑(第四代住房),每户住房设置层高不低于5.6米、外挑尺寸不小于3米不大于6米、左右投影不重叠绿化庭院,绿化庭院不计入建筑面积及容积率。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以土地招拍挂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且地上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品房开发项目,应按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建造;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应按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建造。大力实施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加快服务模式转型升级,推动美好家园建设向常态化、长效化发展。2025年,建设不少于15个“好房子”项目,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居住生活的多元化需求;遴选5—10个美好家园示范小区,通过典型引领全面提升住宅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六)构建各民族互嵌式居住格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民族一家亲宣传活动,引导各族群众互嵌式居住。以全市老旧小区、城中村(自建房)更新改造为契机,加强互嵌式居住空间布局,合理增设和补齐互嵌式居住所需的配套设施,配置各民族共享共乐的活动场所,增强互嵌式居住的吸引力,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七)积极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建立“体检发现问题、更新解决问题、评估实施效果、推动巩固提升”的闭环工作机制,依据诊断结论编制城市更新规划,将改造范围延伸至社区、街区,以街区为单元整合低效闲置土地,统筹编制“一片区一方案”,完善服务设施构建15分钟生活圈。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实行菜单式项目改造,适度改造提升建筑物本体和小区环境,重点治理消防、管线、燃气等应急硬件问题,消除老旧小区安全隐患,做好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节能保温、停车场及充电桩、智慧社区、智慧安防等便民设施改造,提升百姓居住舒适感,推动城市结构调整优化和品质提升。2025年计划实施107个老旧小区、6个城中村(自建房)改造。
(八)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全力以赴推进保交房、烂尾楼、逾期交付等重点风险化解工作,主动靠前服务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困难问题,进一步压实房企主体责任,倒排工期、压茬推进,推动项目按时保质交付,回应群众关切。将房地产开发、房屋买卖、住房租赁、物业服务、房屋装修等领域作为整治重点,建立日常巡检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发挥警示震慑作用,营造良好的房地产市场环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区(县)政府协同,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高效推动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落实到位。
(二)强化监测评估。加强对住房发展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监测和评估,强化对各区(县)计划执行情况检查督导力度,科学评估住房年度计划实施效果,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三)加强宣传引导。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综合运用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等各类宣传平台,宣传住房发展年度计划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各类商品房主题促销活动,促进住房消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