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7/10
16:52
来源:
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5年以来,乌鲁木齐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聚焦“两持续、四着力”方向重点,认真谋划部署,扎实推进工作落实,上半年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绩突出。上半年,实现一产产值13.13亿元,增速3.9%。
一、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一是超额完成粮食种植任务。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紧扣“稳产、优供、提质、增效”要求,根据农情调度显示,上半年,全市种植各类农作物63.6万亩,较上年增加3.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5.1万亩,经济作物43万亩,饲草作物5.5万亩。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遴选发布主推品种18个,高质量创建小麦、玉米、水稻等单产提升示范基地10个,确保粮食单产稳步提升。二是重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积极提升本地优质蔬菜供给能力,根据农情调度显示,上半年定植蔬菜13.7万亩、同比增长5.4%,上市蔬菜12万余吨、同比增长14.3%以上。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全市牲畜饲养量64.57万头(只),其中猪3.87万头、牛14.41万头、羊46.29万只。肉、蛋、奶产量达1.93、0.35、0.59万吨左右,农产品质优价稳。三是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共落实占补平衡项目24个,面积5675.23亩。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米东区1.4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完成0.82万亩,完成年度任务的56.2%。
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牢底线任务
一是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责任全面落实。依托农户“一键申报”、干部常态化走访,实现“一户一策”帮扶全覆盖。充分发挥就业及救助帮扶机制作用,通过“雨露计划”、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项目、一次性务工交通补助等方式保障农村低收入人口充分就业。做强产业引擎,实施精准帮扶到户产业项目。加大力度支持农户致富增收,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26户、94.5万元。上半年脱贫人口人均收入同比增长4%。二是区域协作帮扶质效持续提升。深化就业协作帮扶,推送就业岗位13176个。选派9名党政干部、11名医护人员、50名教师赴受援县(市)锻炼工作。深化消费帮扶,帮助销售和直接购买农副产品共计576.37万元。三是涉农资金项目稳步推进。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涉农资金6.66亿元,安排实施项目128个,现已开工94个,开工率73.44%。
三、稳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一是不断壮大龙头企业队伍。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自治区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增4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申报10家市级龙头企业。组织7家国家级龙头企业通过国家监测,本地企业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上半年,4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4.1亿元,同比增长22%。已培育小麦、稻米、玉米、油料加工等4条粮油加工产业链,蔬菜、果品加工等2条果蔬加工产业链,肉牛肉羊、生猪、禽、乳制品加工等4条畜禽产品加工产业链,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三是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积极打造伴山繁花、鸟巢镇、天山村药王谷、石人农场等特色旅游打卡点。推出蓝莓、草莓、樱桃等鲜食水果采摘实践、盆栽团购、果汁果酱制作体验,满足游客消费需求。积极举办米东区金岭台第三届风筝展演活动、“夏日米东·稻香幻境”乡村篝火烟花秀展演等各类文旅活动。上半年乡村旅游接待人数、乡村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6.57%、21.9%。
四、加快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积极推进美丽宜居村建设。高标准推进34个自治区美丽宜居村建设。对建成的40个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开展“回头看”工作。二是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持续开展“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专项行动,做好《乌鲁木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总结评估,全面打造“美丽庭院”,着力塑造步步皆景、处处如画的村容村貌。上半年共开展卫生清洁活动523场次,发动群众2726人次,清理垃圾977.8吨,村容村貌整体实现干净整洁。已完成新(改)建卫生户厕32座,摸排“问题厕所”7848户,整改790户。已完成20个村村庄绿化美化任务。三是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18个村庄规划预审查。维修改建14条农村公路,提升农村道路安全通行能力。推进米东区三道坝镇、羊毛工镇地下水超采治理、王家沟中小河流治理、农村供水维修养护等项目建设,提升农村供水能力。有序推进农配网提升项目,进一步提升用电可靠性。推进乌鲁木齐县和水磨沟区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四是稳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缩小城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差距,对农村学校(幼儿园)进行维修改造,完成10个跨区域市级教育集团组建工作。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医师资质的占比达到49.59%,农村户籍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在13个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实施政府购买儿童关爱项目。
五、健全完善保障体系,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一是持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地下水超采治理。完善气象站网布局,新建智能气象观测站2个,降水传感器1套,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监测水平。精准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和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补贴报废机具261台,购置机具188台,惠及农户333户,有效提升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抓实设施农业建设,250余座温室设施已全面开工建设,新增循环水养殖面积5100平方米,设施农业不断提档升级。二是加快提升科技和农村改革水平。大力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组织实施服务项目32个,开展科技下乡服务活动23场次。组建市、区(县)、村三级联动农技服务团队21支,累计开展现场技术指导服务167次。强化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建设,累计开展竞价交易237场,平均溢价率21.64%。审慎稳妥推进乌鲁木齐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共完成建设用地入市3宗。三是稳步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实现本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4815人次。加大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0.84万人次。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落实力度,为农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金额1300余万元,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四是强化乡村人才保障。计划招聘47名乡村医生定向乡村卫生室岗位,提高乡村医疗保障能力。积极选派优秀青年大学生到边远乡镇开展志愿服务,选聘自治区级科技特派员至偏远乡村。高质量完成185人高素质农民、“头雁”培育工作,荣获新疆首届高素质农民电商直播大赛三等奖。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全力以赴抓好农牧业生产。统筹做好“三夏、三秋”工作,抓好农作物田间管理,扎实做好农机跨区作业。加强同水务部门对接,足额保障农业供水需求。做好小麦、玉米、水稻10个高产示范田田间管理和技术指导。实施好能繁母牛母羊补贴、养殖业贷款贴息政策,推进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养殖示范场建设。
二是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申报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乡村特色产业示范村镇等各类项目。落实自治区涉农产业集群建设,抓好粮油、果蔬、畜产品加工业。持续加强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持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培育“品味新疆”产品品牌、“名特优新”品牌。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落实好2025年任务清单,全面完成新建户厕和问题户厕整改任务。督促乡村两级全面开展“五清”,彻底改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示范引领,完成34个自治区美丽宜居村创建任务。扎实做好涉农资金项目工作,督促指导区(县)加快推进项目实施,确保涉农资金达到自治区序时进度要求。
四是促进农民稳步增收。坚持常态化监测和帮扶工作,密切关注脱贫户、低保户、大病慢病户、残疾人户等特殊群体,确保“应纳尽纳”,并及时落实帮扶措施。持续强化脱贫人口产业帮扶精准到户项目,带动农户增收。做精蔬菜采摘、特色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持续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积极盘活耕地、林地、集体建设用地等资产,提高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坚持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和季节性务工相结合,充分利用秋收期间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及冬季旅游用工需求,吸引农民务工就业,扩大工资性收入。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